中共铜川市委党校简介
一、党校历史沿革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的前身是1957年4月成立的中共铜川县委干部训练班,1958年12月中共铜川市委党校在耀县县政府所在地正式成立,校长由市委书记担任。先后在铜川市黄堡镇、市区王家河、市红旗苗圃等地办公培训干部。1966年10月,市委党校升格为正县级单位。1968年10月,铜川市市直机关委员会五七干校在郊区马莲滩挂牌成立,先后举办县级、科级、一般干部培训班11期。1978年3月市委决定恢复党校,1979年5月市委决定停办五七干校。1985年10月,市委党校由郊区马莲滩迁至原47军文化干校(铜川市城区红旗街翠溪路18号,小河沟)。1992年6月16日省委同意市委党校从1992年7月1日起改为大专体制,指出今后该校两年制以上班次的毕业学员,其学历按大学专科对待,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学历待遇。1997年1月市委决定成立中共铜川市委党校校务委员会,撤销中共铜川市委党校委员会。在此期间,学校先后举办了七期脱产大专培训班,培训干部300多人次;举办了陕西省委党校大专走读班、陕西省委党校本科走读班、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陕西分院铜川学区大专班、本科班、铜川市委党校大专走读班、陕西省委党校西北五省走读研究生班等六个不同层次的党校学历教育班次,8000多人次干部取得了党校学历毕业证书。同时按照市委要求,举办县级干部、科级干部及其他干部专题学习、理论研讨、培训轮训班200多期,培训各级干部上万人次。2011年4月开始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66亩,现有教学楼、学员公寓楼、科研楼、活动中心等四项主体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2016年9月迁入新校区办公。新校区可同时容纳800人培训、300人就餐、200人住宿。
二、基本情况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是铜川市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属大专体制),加挂铜川市行政学院、铜川社会主义学院、铜川市团校牌子,属全额事业单位,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现有校委委员4人。下设办公室、教务处、信息咨询处、总务处、教学科研处五个副县级处室,教学科研处下设经济学、党史党建、哲学科社、统一战线4个科级教研室,负责铜川网络干部学院工作。学校实行一校两制(教师实行事业管理、行政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8人,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18人,机关工勤人员2人,专兼职教师27人;27名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
三、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党校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人才。
(二)负责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县处级后备干部。
(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教学和社会实践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四)根据市委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会同组织、人事、统战、工商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制定各类骨干的培训轮训计划,承担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共青团干部、妇女干部、国家公务员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统战系统干部培训、轮训的具体教学业务。
(五)承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读书班。
(六)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党性锻炼情况进行考核、考察和评价。
(七)负责对县(区)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
(八)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负责校(院)对外联系和综合协调,负责督促检查校(院)委有关决定、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校(院)机要文秘、会务、信访、文印、文书档案等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人员聘用、培训、奖惩、考核、职称评聘工作;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学校财务和接待工作;负责对县(区)委党校业务指导工作;完成校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教务处
负责干部培训班次教学计划、培训方案的拟定和组织实施;组织学员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负责学员日常管理、考核及党性锻炼计划的实施和培训学员学籍、毕(结)业证书的管理发放工作;负责组织教学研究、教学总结和经验交流工作;负责教学检查和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党校系列研究生和国民教育系列招生录取、学员日常管理和教学教务管理等工作;负责社会各类短期培训班的联系、管理和协调服务工作。
(三)信息咨询处
负责学校网络、局域网络、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负责远程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播放远程教学专题工作;负责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和组织、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图书、资料、报刊征订和采购、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对外信息服务和咨询工作。
(四)总务处
负责学校财产的管理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办公用品购置、发放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校园卫生、绿化、安全工作;负责基建工作;负责教学行政工作用车申报和安全工作。
(五)教学科研处
负责教研室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工作;落实干部培训班次的教学计划,承担教学工作;负责制订实施科研工作有关规章制度和年度计划,做好科研年度统计、科研档案管理和宣传工作;负责组织调研,协调科研课题及成果的申报、评审、验收评定和考核奖励工作;负责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的协调攻关及有关科研机构的联络工作。
1. 哲学科社教研室
主要负责哲学、科社、法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 经济学教研室
主要负责政治经济学及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3. 党史党建教研室
主要负责党史、党建、中文、历史、科技等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 统一战线教研室
主要负责统一战线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纪检(监察)、群团机构等组织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